蛞蝓的特点

常见蛞蝓像没有壳的蜗牛。成虫伸直时体长30-60毫米,体宽4-6毫米;内壳长4毫米,宽2.3毫米。长梭型,柔软、光滑而无外壳,体表暗黑色、暗灰色、黄白色或灰红色。触角2对,暗黑色,下边一对较短,约1毫米,称前触角,有感觉作用;上边一对长约4毫米,称后触角,端部具眼。口腔内有角质齿舌。

蛞蝓对太阳光有明显的趋避性。日出时,蛞蝓迁移和爬行速度最快,每15分钟内蛞蝓移行65厘米,并迅速潜入阴暗处躲藏。在暗室内,不论白天夜晚都能进行活动取食。蛞蝓常在夜间开始活动,夜间23:00至3:00为蛞蝓活动取食高峰。

从12月到来年3月,蛞蝓多潜伏在田埂裂缝及土块下湿土中越冬,天气转暖后又出来活动。越冬个体主要是性成熟的个体,其次是部分卵块及小蛞蝓。在低温或食料缺乏时,蛞蝓通过不食不动来忍受饥饿,抵抗不良环境,以延续生命。蛞蝓在干泥土及干洗沙上,只能生存两天。在温度较高环境内,不论在湿泥土或湿洗沙上,蛞蝓只能耐饥7-10天。

因为蛞蝓口腔中有角质的颚舌齿,用于固定食物和舐刮食物,所以能将植物幼苗叶片及生长点吃光。蛞蝓主要是通过啃食蔬菜叶片、果实及花瓣等,使植物叶片形成孔洞,或使果实的果皮不完整,严重影响蔬菜的正常发育与生长。因为蛞蝓的食物范围十分广泛,包括大多数蔬菜、粮食作物,水果、花卉、药材植物以及烟草、棉花、麻类、食用菌等经济作物。

**